文|许闲
(相关资料图)
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从来离不开行业专业教育的发展和专业人才的贡献。
保险业也不例外。
尤其是,在保险与普通大众的日常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密切的当下,公众保险知识的普及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就显得格外重要。
不论是保险供给与需求的匹配,还是行业各类风险有效防范,都离不开各个层面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撑。
事实上,中国保险教育的发展史和保险专业人才的贡献史,构成了中国保险史的重要内容。
今天,蓬勃发展的保险专业教育和活跃在保险领域的奋斗者,也必将在历史上留下应有的痕迹。
今天,让我们撷取上海这个中国保险业曾经的和现实的繁荣之地,以最早开办现代保险教育的一个高等院校之一——复旦大学为例,从保险公司董监高任职切入,写下一个关于高等教育服务保险行业发展的注脚,一窥保险专业教育的基本状况和那些活跃在业界的专业人士的分布——
1
-Insurance Today-
关于薪火相传:
1919年就设有保险专业课程
1925年2月出版我国第一部保险学专著
1979年率先恢复保险教育
承办国内唯一、全国专修班
为改革开放培养大量专业人才
目前保险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复旦大学保险教育始于1919年(民国八年),是我国诸多高校中最早开设中国现代保险教育事业的院校之一。
根据复旦丙寅年鉴(1926年)统计,彼时复旦大学聘任了李权时、金问洙、陈望道、周德熙等大学部教员26名。周德熙教授获得美国伊利诺大学商学硕士学位被聘为复旦大学商科专任教授,传授保险学等课程。至1927年(民国十六年)保险教育愈发重要,保险学原理成为四学分商科本科生必修课程,并新增设课程《火险》、《水险》、《寿险》为选修课程。
此外,王效文教授(民国三十六年聘任为复旦大学法学院法律系兼任教授)编撰并于1925年2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保险学》,是我国第一部保险学专著,王教授亦被保险界称为“中国保险学理论研究的拓荒者”。周绍濂教授(民国三十五年聘任为复旦大学理学院数理系专任教授)撰写了数篇保险方面的论文,并编写了《商用数学》、《人寿保险计算学》等教材。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复旦大学档案馆收藏的成绩单显示,1949年至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前复旦大学仍然坚持开设《保险学》、《社会保险》《劳动保险》和《保险合作》等6门课程。
1979年改革开放后,国内保险迅速恢复和发展,复旦大学恢复开设《保险学》教育,并且承办彼时国内唯一、全国性首届金融管理干部专修班,为改革开放后的金融行业培养大量金融干部。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复旦保险教育事业薪火相传。
90年代后,复旦保险教育发展更加朝气蓬勃、充满活力,1994年友邦-复旦精算中心成立,1996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研究所成立,2002年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成立,2013年复旦发展研究院成立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2017年复旦大学中国保险科技实验室成立等。近年来复旦保险学科锐意进取,依托学科应用经济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保险学专业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
-Insurance Today-
关于保险机构高管:
140位保险校友在69家保险公司
担任董监高管
中国市场35%的保险机构
有复旦保险高管身影
103年的复旦大学保险教育暨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复系20年,复旦大学为中国金融业培养了大量人才。
20世纪30年代初,在外资保险公司林立的上海,民族保险业成立上海市同业公会,其中有不少复旦保险校友的身影,如太平保险第一协理丁雪农、富华保险董事长兼总经理许晓初等。在当下我国波澜壮阔的保险行业发展中,也活跃许许多多复旦保险人。
通过搜集梳理2016年至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保险公司公开信息披露的董监高管的履历信息,分析对根据监管要求所披露的保险公司董监高任职的相关复旦校友履历数据,,可以发现复旦保险校友在保险行业任职的部分特征,或许能启发高校下一步为行业人才培养与教育的相关思考——
2016年至2022年第一季度,我国保险行业共有140位董事、监事或高管团队专业人才的相关履历介绍显示与复旦大学相关,包括48名董事会成员,16名监事会成员以及79名高管成员(包括执行董事)。
高管团队中,占比前三的分别是审计、财务等各类负责人,总精算师以及副总经理与总经理助理三类职务。统计期内的140位复旦保险校友就职于我国69家保险公司,即中国保险市场上超过35%的保险公司的高层都有复旦保险校友身影。其中人身险行业共82位来自我国36家保险公司;财险再保险及集团公司总计58位来自33家保险公司。
3
-Insurance Today-
关于专业背景:
3大专业贡献67%的行业高管
经济学与数学是保险行业
与精算师的人才摇篮
从受教育背景及工作背景来看,在可获取专业背景的112位复旦高层中,总人数排名前三的专业为经济学类(30人)、数学及理学类(25人)、工商管理及管理科学类(20人)。
一方面,经济学类及工商管理类专业背景相关人士对于保险及金融行业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在行业长期任职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使其能够很好地胜任保险公司的治理任务;
另一方面,15位专业背景可获取的总精算师及精算责任人中,11位曾在复旦修读数学及理学学位。
由此可以看出,复旦大学对于理学学士学位的培养方案能够很好地满足保险公司对于精算人才的需求,同时作为国内顶尖学府,复旦毕业生突出的个人能力也使其能较好地胜任保险公司总精算师职务。
4
-Insurance Today-
关于人才履历:
近70%曾在3家及以上公司任职
超半数拥有非保险从业经历
由于各公司高层背景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不同,部分高层任职经历无法获取,此处以在保险公司高层就职的119位复旦校友的履历信息为基础进行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119位复旦校友中,32位拥有5家及以上公司的任职经历,51位拥有3-4家公司的任职经历,另外36位校友的任职公司数低于3家。从类型上看,保险公司与非保险金融公司(多为银行、资管及集团旗下子公司)是复旦校友过往任职的主要去向。
与此同时,超过半数高层成员拥有非保险从业经历。具体从不同部门来看,董事会成员具有非保险从业经历占比最高,高管团队占比最低。48名任职险企董事会的复旦校友中,仅有9名位单一保险行业从业人员;就职于监事会的16位复旦校友中有7位拥有非保险从业经历;而在可得信息的76位高管校友中仅有25位具备非保险从业经历,占比接近三成。受股权结构影响,董事会成员背景相对更为复杂,非保险从业经历占比要高于监事会及高管团队。
5
-Insurance Today-
关于任职期限:
四成复旦保险董监高管
在同一公司任职时间超过6年
从任职期限来看,截至统计期末,107位复旦高层中(不包含任职期限1年以下)有42位在单家险企任职长达6年及以上(39%),21位复旦校友在险企高层任职期限满5年。整体上看,复旦高层在单家险企的任职期限较为长久,任职期限3年及以上占比高达84%,表现出行业专一性的同时也凸显对企业的忠诚度,也印证了忠诚度成就人才。
6
-Insurance Today-
关于公司一把手画像:
业务、投资背景最受青睐
咨询、医药、监管等背景皆有涉及
从曾任或现任总公司总经理或董事长的15位复旦校友的履历背景可以看出,具有保险业务背景或专业投资背景的人才成为公司一把手的几率最大,15位总经理或董事长中具有销售条线管理经验的业务背景人才有6位,具有资管公司、基金公司、投资公司、银行等专业投资背景的人才有5位(包括复合背景)。除此以外,还有部分公司一把手履历背景涉及医药、咨询及监管行业。
7
-Insurance Today-
关于产寿从业对比:
人身险更具吸引力
且董事监事背景更为复杂
从分布上看,人身险行业吸纳了更多复旦校友落脚,复旦校友在人身险公司高层任职的集聚效应明显。从总人数看,人身险行业任职的复旦校友总计82位,远高于财险行业任职的58位,同时就总精算师职位而言,人身险公司总精算师共14位,财险公司总精算师4位,这一差异体现地更为明显。
寿险行业从业董事及监事的职业背景相对更为丰富,表现为寿险公司董监非保险从业经历占比高于财险,且寿险公司在单家寿险公司的平均任职期限较短。
就不同职位层级而言,董事会及监事会呈现的特征较为一致,高管团队则有所不同。人身险公司董事会及监事会成员的非保险从业经历分别为87.5%及50%,大于财险公司的77.27%及33.33%,同时单家公司平均任职期限分别为3.7年及4.5年,小于财险公司的5.5年与5.3年,而在高管团队中则呈现出相反的特征。
后记
通过梳理,大家可以了解复旦大学校友在保险公司董高监任职的基本情况,也可以发现以复旦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培养了大量的保险专业人才,在我国保险行业的各处都可以觅其身影,其中不乏数量可观的公司一把手以及总精算师等保险公司核心角色,为我国保险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上述整理分析也可以启发关于行业发展与教育工作的思考,比如,复旦校友产寿险行业任职情况的差异,可能主要来自于行业间薪酬以及发展前景的差异。
应该看到,财险行业也是我国保险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也离不开更多专业人才的进入。为此,行业也应当重视产寿险间的人才吸纳与培养,特别是众多保险专业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对于保险从业生涯有更清晰的认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X 关闭
保险高管人才图录①:保险专业教育之复旦篇 每日关注!舞剧《春之祭》开启第三十三届澳门艺术节